2014年南京青奥会上,一个19岁的少年让整个羽毛球界眼前一亮。来自广东的薛松在决赛中力克马来西亚名将,为中国队夺得男子单打金牌。他那标志性的暴力杀球和灵活的步法,让人看到了继林丹之后中国男单的新希望。 就在事业上升期,2016年印尼公开赛上,薛松遭遇了职业生涯最严重的右膝前十字韧带断裂。这次伤病让他不得不接受手术,并开始了长达18个月的康复治疗。"那段时间每天就是重复着枯燥的康复训练,看着队友们在赛场上拼搏,心里特别煎熬。"薛松在后来的采访中坦言。 2018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,薛松以黑马姿态杀入四强,宣告了自己的强势回归。虽然最终不敌谌龙,但他的表现让教练组看到了希望。"伤病让我学会了更聪明地打球,现在我更注重技术和战术的运用,而不是单纯依靠身体素质。" 如今28岁的薛松正在为巴黎奥运会资格而努力。虽然面临石宇奇、李诗沣等年轻选手的激烈竞争,但他依然保持着每天6小时的训练强度。"每个运动员的巅峰期不同,我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技术能够帮助我在这个周期有所突破。" 从天才少年到重伤低谷,再到如今的沉稳老将,薛松的故事告诉我们: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,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跌倒,而是每次跌倒后都能重新站起。天赋少年的崛起之路
"当时所有人都说我是'小林丹',但我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。"——薛松回忆青奥会夺冠时说道
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
浴火重生的回归
展望巴黎奥运周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