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城市的围棋盛宴
2015年初夏,宜昌这座长江之滨的城市迎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体育盛事——"楚汉杯"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。作为湖北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围棋赛事,比赛吸引了来自23个省份的386名棋手,其中不乏业余6段以上的高手。
"宜昌的围棋氛围比想象中热烈得多,赛场外随处可见市民围观讨论棋局。"——赛事裁判长李明回忆道
赛事亮点回顾
- 创新赛制:首次采用"双败淘汰+积分循环"混合赛制,既保证公平性又增加观赏性
- 全民参与:特别设置青少年组和老年组,最小参赛者仅8岁,最长者78岁
- 文化融合:比赛期间同步举办围棋文化展,展出明清时期围棋文物复制品
冠军争夺战纪实
决赛在来自浙江的业余7段选手王振和湖北本土棋手陈志强之间展开。经过4小时鏖战,王振以半目优势险胜。赛后陈志强坦言:"宜昌湿热的天气影响了发挥,但能在主场与顶尖高手过招,已是难得的学习机会。"
赛事遗产与影响
这场赛事不仅推动了宜昌围棋运动发展,更带动了相关产业。数据显示,2015-2016年宜昌围棋培训机构新增23家,青少年学员数量同比增长180%。市体育局趁势推出"围棋进校园"计划,目前全市已有17所中小学将围棋纳入校本课程。
如今漫步宜昌滨江公园,仍能看到石制围棋桌旁对弈的老人。这场七年前的赛事,已然成为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,见证着智力运动在这座城市的生根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