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世界冠军主动上门踢友谊赛,国内竟无人知晓?”——阿根廷媒体近日高调宣布,国家队将于10月来华进行两场商业赛,对手包括国足和日韩之一。消息一出,国内球迷沸腾,可诡异的是,中国足协和赛事管理部门却集体沉默。这场看似板上钉钉的“足球盛宴”,实则仍是某些人单方面编织的泡沫。

阿根廷权威媒体Tyc的报道中,这次中国行被描述为“势在必行”,甚至为此取消了原定与乌拉圭的热身赛。背后的逻辑很简单:2023年阿根廷在北京工体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,门票秒罄、赞助商蜂拥,让阿根廷足协尝到了甜头。梅西的号召力加上世界杯冠军的光环,在中国市场堪称“流量印钞机”。

然而,商业算盘打得再精,也得遵守游戏规则。国内资深跟队记者透露,所谓“10月中国行”目前仅停留在阿根廷足协与某些国内经纪公司的私下接洽阶段,既未向中国足协提交申请,也未通过体育主管部门的合规审查。更讽刺的是,连潜在对手日本、韩国足协也未被正式联络。换言之,这完全是阿根廷方面的一场“独角戏”。

为何阿根廷足协如此心急?或许与去年的“香港行闹剧”有关。迈阿密国际队因梅西未登场引发轩然大波,直接导致国内商业赛事审批全面收紧。如今,主办方必须公开合同细节、明确球星出场时间,甚至需缴纳高额保证金。今年3月,阿根廷队杭州行临阵流产,正是新规下的典型案例。

展开全文

有知情人士直言:“现在谁敢打包票梅西一定上场?若再出问题,谁来担责?”严苛的条款让许多投机型经纪公司望而却步。反观阿根廷媒体宣称的“10月计划”,既无落地城市,也无中方合作机构公示,更像是一场提前透支球迷热情的营销炒作。

不可否认,若能在家门口见证梅西与国足交锋,无疑是球迷之幸。但过往教训太深刻——利雅得胜利队深圳行临时取消、某欧洲豪门“水货阵容”来华捞金……这些闹剧透支的是中国球迷的信任。如今,阿根廷队的“自宣”背后,是否隐藏着同样的风险?

更值得玩味的是,阿根廷足协将商业赛安排在10月,恰逢世界杯预选赛关键期。若真以竞技状态为重,为何不远万里来亚洲奔波?答案恐怕只剩“商业”二字。

当阿根廷媒体欢呼“中国行已敲定”时,我们不妨反问:谁在替中国足球做决定?一场没有官方背书、缺乏透明流程的比赛,究竟是谁的一厢情愿?或许,与其追逐虚无缥缈的“巨星巡演”,不如先踏踏实实回答:如何不让球迷的期待,再次沦为商业博弈的牺牲品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