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“这件事情的内幕我不太清楚”,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社会学教授卢元镇表示,从历史纪录上看,上世纪90年代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前,中国运动员曾经被查出过有关禁药的问题,这或许会让澳大利亚方面对我们的印象不太好。“但这次显然已经不是兴奋剂的问题”,卢元镇表示,霍顿把孙杨看做自己的竞争对手,他想通过这些极端言论来不择手段地刺激中国运动员,这是非常恶劣的行为。而在此之后澳大利亚泳协的答复也是可以预见的,因为如果澳泳协不支持自己的运动员,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给他们自己的国家游泳队找麻烦,所以他们硬着头皮也会给出这样的强硬说辞。
面对澳大利亚方面目前的这种态度,卢元镇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我们要相信法制,如果真的有问题,他们可以去举报;但现在我们没有问题,既然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站得住脚,他们再多的说辞也没有任何意义。卢元镇表示,“既然去参加比赛,我们就更多地要牢记奥运会的宗旨,本着团结、友谊与和平的理念去参赛”。
据澳大利亚媒体8日报道,当记者问孙杨有什么话要对霍顿说时,孙杨说“不认识”这个游泳选手。记者又问是否会在1500米比赛击败霍顿,孙杨说:“1500米,我是泳池的王者,我已经进入新的世界。”另外,中国游泳队教练张亚东表示,霍顿的这种做法是卑鄙与下流的。奥地利《小报》8日报道说,因为霍顿的攻击,他与孙杨的关系愈加变冷,甚至已经蔓延到两个国家的奥运代表团。
“从朋友变成敌人?”德国体育电视一台8日表示,澳大利亚和中国泳协可以说是亲密的朋友。澳大利亚每年迎接中国游泳选手到当地训练。澳大利亚教练帮助中国选手提高成绩,澳大利亚也可获得中国的经费。同时,中国也曾帮助澳大利亚训练跳水运动员。但现在,霍顿攻击孙杨的话,引发两国代表团的对峙。
“像这种运动员之间的口角之争,在西方是常态”,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认为,我们中国人的理念是友谊第一,比赛第二,但西方竞技文化没有这个概念,比赛就是比赛,只要双方没有做违法的事,就允许。
优异的成绩是让对方闭嘴的最好方式。在8日的男子200米自由泳半决赛中,孙杨以1分44秒63的成绩获得半决赛第一,轻松杀入决赛。这时澳大利亚“Roar”网站的一篇文章和起了稀泥,称有人认为,霍顿歧视中国人,但实际上他不是种族主义者,只是与孙杨较上了劲,而这都是孙杨的成绩使然。虽然孙杨曾出现过尿检呈阳性的问题,但他获得的银牌,以及8日在200米自由泳半决赛的表现显示,他依然是游泳世界的精英。文章称,双方依然在较劲,需要有中间人把他们拉到一个房间,坦承分歧,然后让他们握手言和,因为继续口水战并不是体面的事情。
【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、新加坡、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李锋 辛斌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张怡然】
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《环球时报》或下载登录新版“环球TIME”客户端。